一、什么是人造食品与合成食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粮食总计达12亿吨,这等于在赤道上用粮食铺成一条宽17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而且,人口的增长,又使这条“粮食公路”每年延长1000公里。这使人类面临食品短缺的严重局面。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正在一方面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努力寻找食品的新来源——人造食品。
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单细胞蛋白,是解决人类对蛋白质需求的办法之一。单细胞蛋白,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用发酵法生产这种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500公斤的活菌体,在合适的条件下,一昼夜可生产1250公斤的单细胞蛋白;而一头体重500公斤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公斤的蛋白质。
“人造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可与牛奶、鸡蛋媲美。1吨微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抵得上2.1吨精肉或3吨鸡蛋或12吨牛奶。它既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饲料。
藻类是微生物世界的佼佼者,它可以像高等植物一样以二氧化碳为养分在太阳下进行光合作用,但生长速度比高等植物快几十倍。一亩地大小的湖泊中收获的藻粉,折合成浓缩蛋白,相当于5吨大豆,这为人类利用空气、水分和阳光制造粮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将来走上餐桌的还有合成食品,它是利用遗传变异微生物或固定基酶制造出来的食物,与天然食品没有两样。还可以利用变异的真菌和酵母菌,把人们不爱吃的食物变成美食家所乐道的食品。比如,人们可以像处理合成纤维一样,把真菌生产出的菌丝按照某种纹理结构纺织、编结、成型,这样,就可以指定生产某种特殊的食品,如牛腿、牛里脊、牛肝、牛筋等。英国已把合成的牛肉食品推广到市场,供应合成牛肉汉堡包和冻“牛肉”馅。
二、3D打印食物来了,你敢吃吗?
当然敢呀,之前有在北京设计周看一家叫IXISM的中国公司做得首饰造型非常的特别,如果食物也能打印出一些很特别,很有美感的造型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三、什么是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适于严重烫伤或感染和脑外伤病人、胃肠道瘘和短肠综合征病人、营养不良和血浆蛋白低下的病人、各种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肠炎病人、脂肪泻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手术前后或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病人、各种肿瘤病人。
要素饮食是一种不需经过消化而能直接被吸收的高营养食品,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配制而成。用量可按病情的不同需要而定。根据医生规定补充的需要量以口服、鼻饲或胃肠道瘘管滴入。使用要素饮食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用量必须由少而多,开始先用低浓度,然后按病情与适应情况逐步调整其浓度,当出现有恶心、腹胀等副作用时,可进行对症处理或减低浓度,在管喂要素饮食时需注意保温并不宜滴注过快。“要素合剂”是以“要素粉”与“脂肪乳剂”配合而成,按规定比例加水进行稀释后即可经口服或管喂使用,但有一定的腥味,口服时可加用其他饮料配制使病人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