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络知识316科技

大学校园防骗指南:我在宿舍刷手机遇到的12个坑

274 2025-05-26 10:15

开学第一天就被AI换脸骗走生活费

盯着手机里"辅导员"发来的缴费通知,我差点就把刚到手的生活费转了出去。要不是室友提醒我核对微信号,根本发现不了这个用AI换脸技术伪造的"班主任视频"。现在的骗子已经掌握了我们的课表作息,上周隔壁寝室小王收到"快递理赔"短信,按提示操作后,白条账户直接被刷走8000元。

这些诈骗套路正在入侵校园网

兼职刷单陷阱:去年双十一前,我在校园论坛看到的"日结300元"客服兼职,实际是需要自己垫付资金的刷单骗局。对方发来的工作证和营业执照都是PS的,等垫付完第五单,所谓的HR就消失了。
熟人诈骗新变种:骗子会先盗取社交账号,观察三天好友动态后再实施诈骗。我同学就遇到过"急用住院费"的求助,对方甚至能准确说出他们上周的聚餐细节。
虚假购物平台:二手群里那些低于市场价的全新iPad,点开链接会发现是模仿正规商城的钓鱼网站。上个月有同学在这里下单,收到货才发现是模型机。

手机里必须设置的5道防火墙

  • 在支付宝「安全设置」中开启「夜间保护」和「大额交易验证」
  • 微信支付绑定「亲属卡」要设置500元以下限额
  •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 为银行APP设置「转账冷静期」(多数银行支持24小时延迟到账)
  • 在手机系统设置里关闭「未知来源应用安装」权限

当骗子说出你的身份证号时

上周接到"京东金融客服"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我的身份证尾号,说我需要注销校园贷。正准备按提示操作时,突然想起辅导员发的防诈提醒:真正的客服绝不会要求屏幕共享。后来才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通过校园问卷、快递面单等渠道泄露。

最近系里组织防诈演习,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诈骗分子会利用慕课平台获取学生信息。那些需要填写学号的免费公开课,很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的源头。现在我在注册任何网站时,都会用「姓名+学校简称」的组合代替真实信息。

来自保卫处的特殊暗号

校警老张给我们支了个妙招:和家人约定转账暗语。比如要说"食堂的麻辣香锅"才代表真的需要转账。有同学实测有效,当骗子冒充他生病的父亲要钱时,因为没说暗号被识破。

最近我发现个新现象:骗子开始利用共享文档实施诈骗。他们会在学习互助群里发布带病毒的复习资料,点击后自动获取通讯录权限。现在下载任何文件,我都会先用WPS的「安全模式」打开。

记得把辅导员的真实电话存为「A开头」,这样诈骗电话冒充时,一眼就能看出通讯录里没有这个备注。这些年在和骗子斗智斗勇中,我们都成了半个网络安全专家。下次遇到班级群里的"收费通知",不妨直接走到隔壁宿舍当面确认——这可能是最可靠的验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