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风唤雨的世纪小练笔怎么写
今天,我为爷爷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爷爷告诉我:“以前的农业,一亩地最多能出150公斤水稻;而现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培育的种子,一亩地少说也有500公斤水稻。以前,中国有八亿人口,粮食不够吃;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粮食却够吃。以前的衣服,简陋而不舒适;现在衣服都是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耐用又美观。”
爷爷还说:“以前的信,从县城送到乡里,又要骑自行车,还要托人送信,多麻烦呀!现在,只要用电脑和电话,很快就可以联系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是靠科技。科学越发达,发展的速度越快。”
我听了感触很深,原来的生活比现在差多了!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二、《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学生作文
是什么柔柔滑过心间,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什么静静涤荡心灵,深情奏响动人的旋律?是你呵,初三。初三,我和你已是朋友,可你知道吗?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只因你如那豆蔻年华的姑娘,让我怎能猜透你多情的心思?在初三的世界里思壮阔,你则有金戈铁马,大河澎湃;想清新,你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诉悲凉,你则有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品幽远,你则有秦时明月,汉时雄关……初三啊,你的壮阔,你的清新,你的悲凉,你的幽远让我一个平平高中生如何猜得透? 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只因你如那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让我怎能赶得上你匆匆的脚步?转眼间,“百家讲坛”已开播五年了,从五年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好评如潮。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不仅仅教给我们单一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初三发展的开阔前景。初三啊,你是否又在寻找下一个发展机会,向人们展示你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你永远走在时代前沿?初三啊,你让我如何追的上你的脚步? 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只因你如年老的智者,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怎能读尽你的精髓?读李白,“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怎样的一份淡泊?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怎样的一份正气?读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怎样的一份忠贞?读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又是怎样的一份奉献?……你似一颗宽广的心包罗万象,更感化人,启迪人,指引人。语文啊,我如何才能读懂你的精髓,学会你教给我的做人法则?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想说,比胸怀更宽广的就是你,初三。你像一张网,网络了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网络了我的心,不管你是豆蔻年华的姑娘,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还是年老的智者,我都将与你相伴终生! 初三,我爱你,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却让我难以启齿,因为我害怕在你面前,我是那么的不屑,那么的愚笨,那么的庸俗。 初三,我爱你,但我不想把它说出口,我要把它珍藏在心灵的那一片净土里,直到永远!
三、以“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为开头的文章
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上帝给予人们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怎样看待它罢了。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美丽的花季时代。我们带着激昂人心情来面对每一天一夜,我们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一天的新事我们都会发现一些细微的事情。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家一定听说过牛顿在树下被苹果打到,便细细的看着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后来,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奇特的发现。牛顿知道了地球引力。并成为了科学家!为什么牛顿会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的认真仔细让他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由此可见,一双发现的眼睛会让你功成名就。每一棵内部都有他神奇的力量。我们要追根求源的发现大自然中的奇特力量,也许他对你来说没有用。但是他对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有这样的一对眼睛。他都会使有的人功成名就。所以,一双发现的眼睛会对我们受益无穷。
每一个发明家的背后,都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没有达尔文、牛顿、爱迪生。我们的世界就不会这样美好。一双发现的眼睛会让你受益无穷。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 5星作文网(www.5xzww.com)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归本站和作者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保留此文本及网址!详细出处参考:
四、关于友谊的作文要500字以上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