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慧农业316科技

怎么可以提高室里温度而最省资源的办法

260 2025-07-25 20:29

一、怎么可以提高室里温度而最省资源的办法

1、提高温室整体的保温增温能力

日光温室的后墙、后坡要选用导热率低的建筑材料,后墙要加厚到1米以上,后坡的长度即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后坡过长,降低土地利用率;后坡过短,保温能力下降。日光温室面积不宜过小,温室容积越大,其温室整个表面积与整个容积比越小,温室保温性能越好,日光温室面积不要小于300平方米。日光温室的热量主要是从门、窗和脊檩处的间隙散失的。在温室建筑时,应用棚膜翻包在脊檩处并覆盖在后坡上,用泥土封严。门应做成双层门并吊挂棉帘,最好设缓冲间。要选择透光好、保温强的薄膜作为覆盖材料。

2、实行多层覆盖,增强保温效果

常用牛皮纸(四层牛皮纸缝在一起)或用1.2毫米厚的无纺布和草帘相结合多层覆盖,比单用草帘覆盖最低气温提高3—5℃。室内要增设天幕,小棚和地膜覆盖,一般可再提高最气温2—4℃。

在早春大棚生产中,可在大棚内距棚膜10—20厘米挂一层薄膜或不织布,白天拉开,夜间合拢。二层幕薄膜白天也可不拉开,二层膜可提高棚温3℃左右。不织布透光性差,白天必须拉开。不织布保温吸湿效果好,可提高棚温7℃左右,并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大棚内扣中棚,做法是在大棚内水道两侧各扣一个中棚,中棚长与大棚长一致,跨度则是大棚的一半,晴天可把中棚揭开,增加光照。大棚内扣小棚,其做法是其大棚跨度方向扣小棚,小长度与大棚跨度一致(小棚要跨过大棚的中间水道),双层膜覆盖可提高棚温3—4℃。

3、挖防寒沟

在温室前沿和大棚周围挖条深为当地最大冻土厚度、宽为冻土厚度一半的防寒沟,沟内填入马粪、锯末或碎柴草,盖土踩实,略高于地面。防寒沟能减少土壤热量的水平传导,对提高棚、室地温,尤其是提高温室前沿地温和大棚边缘地温有明显效果。

4、设置防寒裙

大棚四周温度低,最易发生冻害。低温时期四周围1米高的草苫,可使最低气温增高1—2℃。

二、头发种植价格哪位清楚

从目前国内头发种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植发技术一般都采用无痕植发,使用无痕植发,头发种植每单位的毛囊价格在8-12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脱发患者需要种植的毛囊数量较多,其相应的植发价格也相对较高。反之则少。如果头发种植的范围不大,一般情况下,其头发种植的费用在几千元不等。

三、空心菜生长温度空心菜能在冬天保温种植生产吗?

如果棚内温度足够高,冬季可以种植空心菜。

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能耐35~40℃的高温,10℃以下生长停滞,霜冻后植株枯死。

空心菜,原名蕹菜,又名藤藤菜等。空心菜喜高温多湿环境,适宜湿润的土壤,喜充足光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且喜肥喜水。

四、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最终的结局?

温室效应知识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等。

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可能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和悉尼等。

怎样减少温室效应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包括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氟氯碳化物)等。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各个国家之间可以互相购买排放指标,也可以以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按一定计算方法抵消。中国年排放28.9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3吨,美国年排放54.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0.1吨,欧盟年排放31.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8.5吨。?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也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是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经过近8年争拗后,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包括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接纳后,终使议定书能在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