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场案例
无人农场作为智慧农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以下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参与建设的玉米无人农场为例,详细阐述无人农场的组成与应用,并简要介绍其社会经济效益。
一、公主岭玉米无人农场
无人农场建设内容
信息感知系统:该无人农场部署了包含无人机遥感设备、田间综合监测站、物联网测控系统的天空地一体化观测和数据感知系统。无人机遥感设备用于采集农田地块信息和作物长势信息,为农场生产管理和农机装备无人作业提供基础数据。田间综合监测站点和物联网监控系统则实时采集土壤肥力、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日照辐射等玉米生长环境信息和叶龄等生长状态的信息。
智能农机装备:无人农场对现有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植保机、收割机、运粮车等进行了无人化改造,加装无人驾驶系统、精准作业控制装置、远程监测终端等。这些智能农机装备通过与无人农场云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指令交互,实现了玉米的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
无人农场云平台:无人农场云平台主要包括无人农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无人农机远程管控系统、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管理系统和无人农机系统四部分。这些系统共同为无人农场的精准作业、远程管控和智能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无人农场的建设和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投入。以玉米收获环节为例,无人驾驶收获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玉米收获速度提升了3~4倍。在67公顷的玉米田中,3至5天即可完成收获,节省人工50~60人。在其他环节,无人化播种机在节省人力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精量播种和区段播种控制,有效避免了地头重复作业,提高了作业质量,减少了种子投入。
综上所述,公主岭市玉米无人农场的构建与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作为农业领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人农场技术促进了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其他无人农场案例
除了公主岭玉米无人农场外,全球范围内还有许多其他无人农场案例。例如:
日本水稻无人农场:日本在水稻种植领域也积极探索无人农场技术。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农机等设备,实现了水稻种植的精准管理和无人化作业。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美国大型农场无人化改造:美国一些大型农场也进行了无人化改造。他们利用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实现了农作物的精准种植、管理和收获。这些无人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环境污染。
这些案例表明,无人农场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无人农场将为全球农业生产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